編者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力量,也是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中流砥柱。值此全國第35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展示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的風采,進一步營造立德樹人、尊師重教的校園氛圍,學校新聞網特推出“堅守育人初心”欄目,陸續刊發我校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事跡。希望全校廣大黨員和教師向先進學習,以他們為榜樣,潛心科研,精心育人,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他是科技大學最年輕的博導,他是“瓦斯冰”研究領域的青年專家,他是實驗室里的“工作狂”,他是青年學生的榜樣。他扛得起責任,踏實肯干敢擔當,不忘初心;他耐得住寂寞,兢兢業業搞研究,年復一年。他是我校安全工程學院院長張保勇。

不忘初心 扎根科大 心系學生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作為一名教師,張保勇始終將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從教十幾年,他先后主講《礦井瓦斯災害防治技術》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主持了省級教改項目2項,指導大學生科研立項20余項。教學過程中,張保勇善于通過工程難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通過著名學者艱苦奮斗事例塑造學生高尚品格。一次上課,他將在煤礦現場遇到的礦車失控事故講給學生們,并提出能否把礦車失控離心力轉變為制動力的科學設想,引起了程巍等同學的興趣,他們通過查找力學、機械、安全等領域專業書籍,計算出了礦車失控離心力,并繪制出設計圖紙,申報了1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了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霸趶埨蠋煹恼n堂上,我們學習到的不僅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還發散了思維,受益匪淺?!币幻麑W生告訴我們。
作為一名導師,張保勇提倡“立德樹人、追求卓越、志存高遠”。他帶領研究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開展校企合作、撰寫學術論文,促使研究生以見識大科學家提升視野、以高級別論文發表提升自信。幾年來,20余名學生在他指導下主持和參與13項學校大學生科研項目研究,發表SCI/EI論文13篇,2名碩士研究生榮獲?!皟炐愦T士畢業生”稱號。

砥礪前行 立足礦業 自主創新
“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边@個“冷板凳”張保勇一坐就是15年。從攻讀碩士學位伊始,張保勇就一直追隨導師吳強教授致力于“瓦斯冰”新技術研究。面對導師開辟的新領域,他如饑似渴地閱讀水合物專業文獻、開展“瓦斯冰”實驗。并通過參與設計瓦斯固化實驗裝置、參加國際會議、發表高水平論文等方式,科研能力得到逐步提升?!霸谘芯孔畛醯膬赡昀?,我幾乎每周有一半的時間吃住在實驗室?!睘榱说却绹衔飳<襍loan教授的郵件徹夜難眠,研制第一套水合物實驗裝置時,一個人在烈日炎炎的石油大學設備廠調試設備的艱辛,這些都成為了張保勇科研道路上不可磨滅的記憶?!耙环指?,一分收獲”,張保勇用他不懈的追求寫下了不平凡的成績,結出豐碩果實。十幾年間,他主持國家自然基金4項、中央支持地方專項青年團隊計劃1項、國家水合物專項協作課題2項、黑龍江省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主持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基金、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基金等共計5項,2014年被評為第九屆全國煤炭工業生產一線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15年入選黑龍江省高校首批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2018年成為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后備帶頭人。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編寫十三五規劃教材1部,共發表SCI/EI收錄論文39篇,同時兼任《Applied Energy》等多個國內外SCI、EI期刊審稿人。談到如何保持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創造力時,張保勇說,“科研成果的呈現來源于不斷的實踐。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的碰撞才能產生新的火花,產生新的思維?!闭沁@種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停創新的科研精神支撐著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無私奉獻 搭建平臺 助力師生同發展
礦井瓦斯災害是煤礦生產的主要災害之一。瓦斯事故一旦發生,會造成眾多作業人員的傷亡和巨大財產的損失,給國家、行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瓦斯防治與利用是迫在眉睫的任務?;诖?,國家著力建設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瓦斯等烴氣輸運管網國家級中心實驗室”作為國家層面建設的31個實驗室之一,由我校負責承建。受學校委托,張保勇承擔該實驗室的建設工作。在經歷設備調研與選型采購、自制設備設計與研制、進口設備原位測試改造等艱辛努力后,順利通過國家安監總局驗收。他還協助完成了國家應急管理部“煤礦瓦斯分離與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驗收工作,成功備案了黑龍江省“煤礦瓦斯災害防治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本科生進實驗室、研究生學位論文實驗、青年教師項目申請奠定了平臺基礎。
作為一名青年干部,張保勇和學院領導班子一道,積極謀劃、支持教師隊伍建設。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以培養為重點,多方面謀劃支持政策,助力青年教師順利攻讀博士學位;帶領部分教師陸續赴中國礦業大學、東北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兄弟院校開展調研,與教職工一道投身專業內涵建設,積極籌備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了擴大學科影響,積極聯系和協調,作為協辦單位聯合承辦兩個國際學術會議。此外,他還主持完成多項海域可燃冰開采技術模擬國家專項協作課題。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能給學院的青年教師和學生搭建更好的學習及科研平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他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立身講臺,以嚴謹求實的態度投身科研。而今他又懷著不忘初心的情懷繼續在教學、科研、育人的道路上不斷前行。